1)第3章 乡村的灯笼节_一见秦朗误终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二天下午我早早地干完活,和爸爸一起去田坝边的竹林里砍了两根两指粗的嫩竹,选出中间粗细均匀的一节砍下来,用钢刀从中间均匀破成八片,从两个竹节处用力往中间怼,直到把竹片撑成灯笼的形状,再把一个用竹篾编的圆环塞进去将竹片固定,在灯笼下方塞进一团半干半湿的泥巴,然后把半截蜡烛插进去,蛴蟆灯的形状就做好了,然后在外面用米糊糊一层白纸,下部分留一张纸只糊一半像一个门帘遮在两个竹片之间,用作点蜡烛和进风之用。一般男孩子的灯由两节竹子组成,一节做灯笼,一节做灯把,像火把一样擎着走,而女孩子的灯就要矜持一些,用一节做灯笼,然后用麻绳吊在另一根两节长的竹竿上,像宫廷剧里的宫女一样提着走。我告诉爸爸一个镇上的朋友要来和我一起放灯,让他两种各做了一个,做好后靠在墙边晾干。

  吃完饭我换上了过年的新衣新裤,虽然已经晴了两天,但是乡民们整田时把草根淤泥甩在了田垄上,所以我只得穿上我那双破旧的雨靴,不过幸好晚上也看不太清。

  等吃完饭村里已经开始喧腾起来,大人们开始招呼孩子出发,一盏一盏大大小小的灯开始从村里的各个方向飘出来,几个相熟的小伙伴汇合后就一起从田坝里出发了,一边走一边叫:“十四夜,送蛴蟆,蛴蟆公,蛴蟆婆,把你蛴蟆送下河,十四夜,送蛴蟆,蛴蟆公,蛴蟆婆,把你蛴蟆送下河……”开始还零零落落,慢慢喊的人越来越多,也越来越齐,月色下田里清亮的水倒映着一盏盏橘红色的灯笼,也是颇为壮观了。

  爸妈也催我快快出门,秦朗还没有来,我心里很是焦急,站在院子里朝镇子的方向张望着。

  突然,一束手电光直直朝我照来,刺得我赶紧用手臂遮住眼睛,等我放下手臂,秦朗已经走到了我的跟前,俯身看着我,我赶紧抓住他的手臂往家门口拉,“你可算来了,村里的小伙伴们都快走到田坝中间了,咱们也快走吧”,一边拉一边招呼爸爸把灯笼给我点上。

  “不急不急,喏,我给你带了一本书,你先收起来”,我接过来,就着门口的灯光一看,书的名字叫边城,作者沈从文。“谢谢你,你在这里等一下,我放屋里去”,我没有叫秦朗进屋里,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破了,本来就不高的瓦房硬是用木板隔成了两层,上面一层用来堆柴火,下面一层住人,地面垫的硬土,因为鸡常进来啄食拉屎,虽然打扫干净了但还是有一股臭味,为了省电,家里用的也是最便宜的20瓦的白炽灯泡,显得家里尤其低矮昏暗,第一次进来的人很容易就会被凳子水桶绊的摔跟头。

  我冲进里屋,把书压在枕头下后又跑出来,这时爸爸已经把两个灯

  请收藏:https://m.qu70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