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37章 君臣互诉衷肠_梦回大隋之我是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萧瑀,字时文。与萧后乃是同母所生,杨英真正的亲小舅子。

  原本他就和杨广私交甚好,又有萧后的关系,更是内史侍郎的职位,可谓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。

  只是因为他前番劝谏杨广不要出征高句丽,遭到排挤。现在只得了一个长安留守的职位,等于让他离开了皇城,不再参与朝政。

  杨玄感起义之后,萧瑀在长安早早得到了消息。他心中惦念着姐姐萧后等人的安危,便准备带人抢先进入洛阳城。

  却恰逢陈深带着萧后等人出逃,这才随着一起来到武阳郡。此时独自面君,心中略有几分忐忑,也不知道这位陛下是否已经后悔未曾采纳自己的忠言。

  “时文,朕悔当初不纳汝之忠言,才有东征失利之败啊。”杨英初见萧瑀,搜刮出原本的一些记忆,苦笑说话。

  “陛下言重了,是臣无能,未能替君分忧。”萧瑀先是一愣,急忙上前跪拜。他实在没有想到杨广竟然会认错。

  在杨广还是晋王的时候,两人就已经相识了,他更是时常住在晋王府,陪伴在杨广身边。直到后来其登基为帝,可谓是太过熟悉了。

  只是,他知道杨广素来好大喜功,极重颜面。经常将好事放在自己脸上,却从来不会承认半点瑕疵错误。

  今日杨英忽然认错,让他受宠若惊,却不敢有半分大意,只得小心的跪拜施礼,头脑中飞速运转着,暗揣帝王之心。

  “哈哈,此地并无旁人在场,时文大可以不用这般拘谨。你可知道朕为何不听汝之劝谏,执意征伐高句丽么?”

  杨英看萧瑀谨小慎微的样子,便准备先打开他的心结,然后再征求其治国之策。他笑呵呵的上前拍了拍对方肩头,言语略显几分低沉。

  “臣愚昧,不敢妄揣圣意,还请陛下明示。”萧瑀发现杨英对自己的态度十分亲近,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个晋王府上一般,心中疑惑。

  不过他向来行事刚正,倒也并不多想。既然陛下念及旧情,今日便还是将这位陛下当做昔日的晋王,自己的姐夫吧。

  “哎,时文有所不知,朕征伐高句丽,实在是迫不得已啊。”杨英长叹一声,眼神显得有几分落寞。

  对于东征高句丽的一些想法,他倒是能够自杨广的记忆中找到,除了好大喜功为了颜面之外,确实另有缘由。

  此时为了缓解萧瑀的怨隙,争取其能够全心为自己效命。他故意将脸色一收,面露有苦难言之状。

  “朕伐高句丽,其因有三。其一,辽东之地,周为箕子之国,汉家玄冤郡耳。魏晋以前,近在提封之内,焉能不服王命?

  其二,高句丽非但不纳贡称臣,还屡次骚扰契丹等番邦小国,实乃挑衅我大隋脸面,焉能纵容之?

  其三,若那高句丽王真的彻底独立出去,势必会与突厥勾连,则陷我大隋整片北方土地

  请收藏:https://m.qu70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