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169章 已经被掏空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房间里面,奶奶一张一张地数着公债券,

  梁记者抱着手稿一目十行地略读,

  这时候肯定不能细读,大致翻阅一下,凭他的经验判断这本书的水准和是否受读者欢迎就行,

  确定没多大问题,带回去再细细品读,

  手稿还没来得及装订,所以梁记者每看完一张,就传给林主编,两人接力似的,一张张的传看。

  陈建国则翻看自己的第一本样书,

  白色的封面底色,上面三分之一是一颗闪闪发光的红星,红星下面,潘冬子的手绘形象跃然纸上,他表情坚毅目光明亮,拳头紧握抬在胸前,双眼注视着前方,

  两幅图画的侧方,则是毛笔写就的书名,《闪闪的红星》,

  看这插画和书名的笔迹,似乎是少年报的版本?

  不知道红星出版社跟少年报打过招呼没有?

  两本样书,家里肯定要留一本,另一本不用说,那是王婉茹早就定下来的,

  至于其他人要怎么办?

  陈建国怀疑自己可能要自掏腰包,去书店里买一批可能才够。

  二十万字说多不多说少不少,等到下午五点多钟,大爷爷他们都下班回家,梁记者他们才看了五分之一都不到。

  对此陈建国很是不屑,这速度不行啊。

  大爷爷他们回来,梁记者和林主编肯定不能继续看书了,

  简单的寒暄过后,梁记者手捧着书稿,满脸兴奋地说道,“完全可以预见,这是一本不亚于《闪闪的红星》的好书!”

  林主编满脸认真地点头附和,“我百分之百的同意,如果说闪闪的红星,是从斗争的角度切入,最终迎接新光明,那这部《红雨》,就是通过一个少年的视角,展现了我国建国初期与天斗争,为农民增产丰收而不懈努力的伟大成就!”

  说着拍了拍手里的小半部书稿,“从建设的角度讲述少年儿童故事的不是没有,58年拍摄的电影《红领巾的故事》,就是讲了一群小学生利用暑假时间,办起了一座学校钢铁厂,

  但是,那是讲工人的,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一个故事是讲农民少年的,这本《红雨》就可以填补这个空白。”梁记者深以为然地点点头,一唱一和地说道,“确实是这样,除了角度新颖、选题有特色,本书的写作结构和文笔也非常成熟,最重要的是对当时的环境和人物刻画非常到位,

  那个时候农村的形势复杂,各色人等都有,我们的主人翁要办点实事,不仅要克服学习科学技术、增长技能的困难,还要打破层层阻扰、消灭旧观念,”

  说到这里,梁记者突然顿住,略显尴尬地笑了笑,才继续说道,“虽然我还没看到后面,但是我相信,红雨一定能在党的领导下,克服所有困难,实现帮助农民增收丰产的心愿!”

  林主编紧握拳头,用力地点点头,“我也相信!”

  陈建国嘴巴

  请收藏:https://m.qu70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