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170章 诗会、书被炒起来了_重生:我的80年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170章诗会书被炒起来了

  “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,

  “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,

  “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希望的灰烬,

  “用美丽的雪花写下:相信未来……”

  大饭厅里,临时搭建的高台上,一名校外特邀而来的青年学者,正声情并茂朗诵着一首诗歌。

  地下乌泱泱一片人头,因为人数太多,没有人带凳子进来,大家全部站着,此刻一个个脊梁挺得笔直,皆受诗歌中那股饱受挫折、仍然对明天抱以美好期许的情绪所感染。

  一场精神层面的饕餮盛宴。

  正是这个年代的青年们所渴求的。

  后来有人回忆说:那时我们有梦,关于文学,关于爱情,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。

  李建昆记得,这话还有下一句:如今我们深夜饮酒,杯子碰到一起,都是梦破碎的声音。

  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时代,或许用后世人的眼光来看,它伴随着一定的愚昧,可我们不得不承认,它很纯粹。

  李建昆戳在饭厅大门口处,一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,他既无法完全代入孩子们的那种情感,又欣赏不来诗歌文学,真正触动他的,仅仅是这股纯粹,这份质朴。

  “啪啪啪啪啪!”

  每一篇诗歌或散文朗诵结束,排山倒海的掌声总不会缺席。

  同学们激动、振奋、欣喜、落泪……这个年代的感情是如此充沛,不论读者,还是作者。

  切身处地的感受着这样的氛围,李建昆第一次深刻体会到文学的澎湃力量。

  他曾经是不屑于精神食粮的,但这一刻他明白,人类离不开文学。

  心灵鸡汤,它只是诞生错了年代,才变成了一个令人鄙夷的词汇。

  若是在穷苦时,若是在磨难中,倘若躺平就要挨饿,倘若不奋斗就要挨打,人们是需要文字的启迪和力量的,哪怕它很莽,哪怕它略显愚昧。

  可是,后来的孩子们啊,正因为有了这一代人的傻,你们才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呀。

  “下面,有请79届文学系新生,早晨社社员,沈红衣,为大家带来诗朗诵《苝京深秋的夜晚》。”

  李建昆挥挥脑子,眺望向舞台。

  一抹倩影出现在台上,仍是上午那身朴素的穿着,迈着不太自信的小步伐,她似乎不敢望向台下,头微微低着,走到舞台中央,站定。

  李建昆这辈子的视力极好,有意识地在保护,哪怕相隔上百米,依然能看清她的胸脯在明显起伏。

  ‘傻妞,别怕。’

  他在心里刚说完这话,舞台上沈红衣深吸一口气,缓缓抬起头。

  精致的鹅蛋脸,水汪汪的大眼睛,小鼻尖翘翘的,配上一抹弯弯的红唇,散发着少女特有的青春和可爱。

  “聪明的姑娘。”李建昆赞道。

  她用了一个很傻,但很凑效的方法:目视前方,但双眼并不聚焦,眼前大抵是朦胧一

  请收藏:https://m.qu70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