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111章 小王的嗜好,一本万利的买卖_重生:我的80年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111章小王的嗜好,一本万利的买卖

  这年头的天安门广场,跟后世区别还挺大。

  广场四周没有栏杆,也没有进出的地下通道,一马平川。

  老百姓只能通过周边道路的斑马线进入广场,礼拜天,人流不少,再有好天气加成,眼前成片成片的蓝蚂蚁。

  小孩脖子上的红领巾,大抵就是人们身上最艳丽的色彩。

  “老高老高,看!这玩意好啊,整辆回去给孩子们玩!”

  有位大爷,正在广场上放孙子,小孩骑辆儿童三轮车,引来不少熊孩子的围观和艳羡。

  在70年代,儿童三轮车还是个稀罕玩意。

  后来80后出生的孩子,多半都有一张儿时骑三轮车的照片。

  高进喜还真凑近观望好一阵,约莫有些想法,去年画照片攒了点钱。

  “走,走,先拍张照片去!”

  来到天安门广场,怎么能不合影留念呢?

  后世的孩子们,总能在爷爷奶奶的泛黄相薄里,找到一张“19XX年X月,天安门广场留影照”。

  在这里做拍照买卖,历史悠久,60年代,当时广场上还没人摆摊,在北侧,靠近长安街那旮旯,自东往西有一排大伞,每把伞下都是一个照相处。

  镜头对准城楼,专为旅客提供拍照服务。

  生意火爆,以至于形成所谓的速成照相。

  眼前这个年轻师傅,也学会这套,速度嘎嘎快,但李建昆他们这波生意,人却不接。

  “钱赚够了是吧?”

  强哥翻个大白眼。

  “师傅,你这样做买卖不行啊。”

  小王试图跟他晓之以理。

  “哎都说了,不是不给你们照,你们五个人太多了,拍不清,分成两拨嘛,要不凑成一团,高个站后面。”

  师傅的建议,他们又不能接受。

  一起出来玩,满想留个合影。又是挺有意义的照片,谁乐意只露个脑壳?

  这师傅为啥有生意不做,只有李老师知道缘故。

  这种速成照相模式,有两个东西需要固定,一是相机,二是拍照点。

  喏,没看到前面砖地上,用粉笔浅浅地画了个圈么。

  人如果不全站在圈里,相机会失焦,拍出来糊的。

  这年头的相机,常见的可并非便捷式,那玩意金贵,挎在胸前,神气得不行。

  形象一点的比喻,就跟挂个14寸黑白电视在胸口似的,回头率百分之百。

  二者价格相当。

  而是眼前这种,一只三脚架,撑起一个大盒子,上面覆盖厚绒布,形成小暗室。

  照相馆标配。

  相机结构复杂,一般人玩不转,师傅在这里摆摊,会事先调好焦距、光圈和速度,最后只视天气和亮度的变化,略作微调。

  这样才能保证最高效率,实现流水线作业。

  相机但凡一挪动,就要重新花时间调设。

  李建昆走上前,准备唠两句,小王兴致正高,怎能扫兴?

  没错,就是宠着。

  “师傅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qu70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