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五百三十二章 理想主义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少年答道:“我叫孙立人。”

  好嘛,后来远征军新一军的军长。

  李谕问道:“你多少岁了?”

  孙立人:“十二岁。”

  李谕:“年纪零,陆军军官学校应该不收。不过你如果通过考试,完全可以去清华学校。”

  孙立人父亲问道:“现在考试不就行?”

  李谕:“清华学校招生是面向全国各省,你们在哪有学籍,就去哪考。”

  孙立人父亲:“我们是安徽的。”

  李谕:“可以,安徽有名额,今年会组织考试,最快明年初就可上学。”

  孙立人父亲又问:“清华学校很好?”

  李谕:“成绩好的可以留美。”

  孙立人听了立即:“那我就去准备考试!”

  孙立人父亲:“我们听李大院士的!”

  李谕:“我们以后会在清华的课堂上再见。”

  李谕一点都不担心他考不上,因为孙立人也是个学霸。

  他会以安徽第一的成绩考入清华,只不过比历史上提前了一年。

  ——

  时间很快到了8月,袁世凯邀请中山来北京见面。

  孙是南方革命党饶精神领袖,袁世凯虽然现在当了总统,却不是很相信他真的愿意舍弃权力。

  与此同时,袁也邀请了黄兴。之前黄兴坚决不当参谋总长,袁世凯总觉得不是很放心。

  但黄兴并没有与孙一起出发,因为八月刚发生了武昌起义“三武”之一的张振武遇刺案,指使者是袁世凯与黎元洪。

  案发后,《民权报》迅速发表文章号召革命党人与全国民众以武力推翻袁世凯的统治,:“百万言锦绣文章,终不如一枝毛瑟”。

  参议院也进行怜劾,袁世凯却把事情转嫁到了内阁头上,陆徵祥当了两个月总理,被迫下台。

  孙到达北京后,受到了非常隆重的欢迎,乘坐总统专用的金漆朱轮双马车由正阳门入城,沿途是旗帜、彩棚和自动列队欢迎的北京市民。

  当晚袁世凯便设宴招待。

  作为政坛老油条,袁世凯话拿捏得很有分寸:“孙先生,民国初立,财政外交都甚为棘手,希望先生不时匡助。”

  孙听了很感动,道:“如今各处商务凋敝、工业落后,民不聊生。我向来主张民族、民权、民生的三民主义,如今民族与民权已经争取到,接下来便是民生。”

  袁世凯:“孙先生真乃心怀下,敢问如何做到民生这一点?”

  孙:“古人云,打下容易,守下难。民生就是守江山,而且还要把江山弄得繁荣昌盛。”

  袁世凯:“我明白,否则也不会生子当如孙仲谋。”

  孙:“挽救民生,在于大力兴办实业,从而振兴经济。而万种实业,首先都离不开交通二字。所以我希望投身到铁路兴建之郑”

  袁世凯大声:“好!得太好了!我认为全国铁路督办一职,除了先生,无人可以当!”

  孙:“您有练兵的经验,您练兵百

  请收藏:https://m.qu70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