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279章 血战南阳_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聪明人,总是想着利益最大化,总是想着投机,太计较利益得失了,做事缺乏执着,缺乏疯狂,很难走向最后的成功;而傻子,可能不会投机,不会利益最大化,却有着不撞南墙不回头,撞了南墙依旧不回头的疯狂、执着,往往是走到了最后。

  想着秦桧,赵朴不由想到了李鸿章。

  李鸿章一生的目标就是裱糊匠,追求的是稳定太平,哪怕是纸糊的稳定,虚假的太平。实际上,他也成功了。因为他的存在,清政府的国柞,多延续了二十年;若是没有他的存在,清政府可能提前二三十年垮台。

  在对他的评论中,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“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”,慈禧太后视其为“再造玄黄之人”,为清末中兴四大名臣之一,与俾斯麦、格兰特并称为“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”、“东方的俾斯麦”

  可是在中国,尤其是现代人对他的评价极差,说他是汉奸,等同于秦桧。李鸿章一生背了个卖国贼的骂名。生前背黑锅,死后被拖尸,大跃进时期李鸿章的坟被刨,李鸿章穿着黄马褂的遗体本是保存完好,结果被群众挂在拖拉机后面游街,直到尸骨散尽。

  称赞多来于外国,敌国;而骂名则多来自国内。

  外国称赞,看到的是他的辛苦、操劳;国人谩骂,看到的是他的罪过。

  外国人称赞他,因为他理智、多谋,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;国人谩骂他,是因为他缺乏骨气,缺乏血性。

  实际上,聪明的人、理智的的人。往往是缺乏血性,缺乏骨气的。

  纵观李鸿章一生,他是聪明人,都能做出最正确,最理智的选择。世人总是说他避开战,因为他知道清军**,实力不行,打仗必败;而他总是签订屈辱条约,因为他知道签约最有利于大清。不论是开办洋务、筹建海军,还是后来的避战、签订屈辱条约。他都保持着理智,做着最正确的选择。

  在赵朴看来,宋之秦桧,清末之李鸿章,本质都是一类人。最大优势在聪明、理智,可这又让他们血性缺乏。骨气缺乏。缺乏拼劲,缺乏狠劲,缺乏疯狂,缺乏执着。这类人若是生在太平盛世,绝对是一代名臣;只是生在乱世,生在国家危难的时代。绝对是奸臣,汉奸一类。

  而清末的左宗棠,做事有些疯狂,做事不顾及后果。很多情况下是情感超过理智,很多时刻不懂得利益最大化,为了胜利,能够打一场两败俱伤,甚至是必败的战。在收复新疆时,面对欧洲宪兵时,毅然不惧,慷慨决战,有些拼命三郎的味道;后来的中法战争,更是有种疯狂。

  若是活到甲午战争时,他绝对是铁杆的抗战派,不会因为前线失利而议和,也不会因为士兵战斗力不行而议和,更多的能打要打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qu70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